邱明峻
畢業學校:北科大冷凍空調系
考取學校:台大機械所、清大工程系統所、交大機械所、 成大航太工程所、台科大機械所、中央能源工程所
第一次上李祥老師的課時,因為李祥老師總是把黑板寫的密密麻麻的,一開始還有些不習慣,但這也是李祥老師特有的風格,總把題目跟觀念仔細的秀在黑板上,並且加註許多參考書上沒有的重要筆記,讓人對應課本一目瞭然,循序且有條理的解釋每個觀念,而不是想到什麼就講什麼讓初學熱力流力的人不知道應該先吸收哪些。
邱明峻
畢業學校:北科大冷凍空調系
考取學校:台大機械所、清大工程系統所、交大機械所、 成大航太工程所、台科大機械所、中央能源工程所
第一次上李祥老師的課時,因為李祥老師總是把黑板寫的密密麻麻的,一開始還有些不習慣,但這也是李祥老師特有的風格,總把題目跟觀念仔細的秀在黑板上,並且加註許多參考書上沒有的重要筆記,讓人對應課本一目瞭然,循序且有條理的解釋每個觀念,而不是想到什麼就講什麼讓初學熱力流力的人不知道應該先吸收哪些。
一、準備要領
「熱傳學」是熱流組裡面比較難準備的科目,一方面是學校只有花一個學期去上這門必修課:另一方面是學生在應付考試時總因為很少考熱傳而放棄,更加劇對熱傳的恐懼症。其實,只要把之前考過的考古題熱傳的部分一題一題把它弄懂,並且熟讀課本的內容,對熱傳還是有進一步的認識跟體會。
近幾年散熱模組特別熱門,所以散熱片的設計更形重要,此外,自然對流與強制對流的考題亦是出題的熱門,統體系統分析的考題亦有增加的趨勢,熱輻射的部分因為比較艱深,個人建議把解釋名詞跟基本題型看熟即可。在熱傳學考題上的比重分析為:
(1) 熱傳導(統體系統分析或二維穩態熱傳導或散熱鰭片)
(2) 自然對流與強制對流
熱力學準備要領
熱力學是一門探討系統與環境能量交互作用的科學,分析熱力學問題所採用的定律,包含能量守恆(第一定律)、熵增定理(第二定理)、可用能方程式(第二定理)、第三定理(絕對 )、與第零定律。
準備熱力學時應認清基本定義,且對於各型熱力系統要靈活運用;熱力學第一定律用以探討功、熱與儲能的交互作用,使用時要謹慎判別工作流體是理想氣體、水蒸氣、混合氣體或是真實氣體;計算理想氣體需採用狀態方程式,水蒸氣需採用水相關,混合氣體需配合狀態方程式。
熵為熱力學第二定律的主角,熵是性質與所經過的熱力過程無關,故在最出與最末的狀態確定時,任何過程熵變化量可由可逆過程求得,使用熵定理時須注意系統包含的範圍,因為環境的不可逆不會被併入,不可逆性(或不可用能)於系統或環境之不可逆因素,同學也要熟悉各種熱力機構;壓縮機、泵浦渦輪機、燃燒器、蒸發器、冷凝器再熱力學第一定理與第二定理之應用。
將以上技巧應用於動力循環(空氣動力蒸氣動力循環與冷凍循環、過程工(熱)熱效率、熵變化不可逆性等等,對於無法直接由實驗量測得熱力性質例如內能熵變化量及比熱等需搭配熱力一般關係式與壓力溫度與比容求得。
機械產業主要熱門職缺,可分為以下幾類:
(1)機械設計,如:機械設計工程師、模具工程師、CAD工程師、自動控制開發工程師等。
(2)技術人員,如:研發工程師、塑膠射出式模工程師、塑膠射出技術人員、模具技師/半技師、生技工程師等。
機械工程為工業之母,工業生產依賴機械的運作,就產業面來分析,機械工程類的高階研究人才在就業市場是迫切需要的重要資源,而其就業的範圍包括設備操作與維護、產品研發與設計、專業產品與服務、工程設計與監工、製程規劃與品管、公職技術人員等,機械工程系所是可以讓學生學以致用的熱門類所。
機械所因考試的選考組特別多,有固力組、熱流組、控制組、製造組等,呈現多發展方向,與各類科做多元結合,如:機電整合與自動控制、精密製造與材料工程、系統與零組件設計、動力系統與熱流科技、生物科技與微系統科技等。近年來,高科技產業不斷的發展,產業上需要依賴高知識份子的加入,因此機械系同學一定要將自己的學科學好,並做好研究所進修規劃,才能為熱門產業所用,進而晉升高新族群。 此外,台灣機械的三大新興產業,分別為:微機電系統科技、生醫領域科技、能源科技等,就微機電領域方面,以台大、清大、成大為首;就生醫領域方面,因台灣正邁向高年齡層社會,因此產業漸受重視,結合生醫科技與機械的一門資產,以台大、成大、長庚為主;再者,就能源科技來說,因地球能源危機及各國能源的短缺,而機械所中的熱流組,就是以研究能源方面為主流,如:元智機械所、中央機械所就設有類似組別。 投考機械所誰最熟 1)機械類 |
陳志軒 (南台科大二技部 畢)
考取學校:台大網媒所、交大多媒體所、成大資工所、 中山資工所(榜首)、中正資工所、中興多媒體所
在最後能交出如此令人滿意的成績,最感謝的就是計組的高銘老師,因為高銘老師不只在課堂上扮演著良師的角色,更是在下課後以益友的身分陪伴著我,尤其是每當我學習遇到瓶頸或是在生涯規劃有疑惑時,高銘老師總是會適時給與我中肯的建議,這一切的一切都讓我感動不已。
此外,大碩補習班的認真辦學態度,更是讓我感恩在心,來到大碩的感受,不是只有專業的師資,更有親切的服務團隊,讓我在升學路上並不孤單。自己對於以技職學校身分的考上國立一流的研究所,這真是讓我意想不到,一切都是真的,相信大碩。我能,你們一定也可以!
李嘉倫 (高雄大學資工系 畢)
計算機組織與結構、計概、資結 高銘 老師
◆ 大碩系列 計算機組織與結構 專任(台北、台中、台南)講師
◆ 名師經歷:龍華科技大學電子科科主任
資策會外聘教授
國立中山大學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研究員
◎通訊系統 丁豪 老師
◆大碩系列(台北、台中)通訊系統 講師
◆名師經歷:技術學院兼任講師、中華電信研究所研究員
◆教學特色:
1. 由基礎觀念著手,強調觀念是大樹、解題是樹葉,從破題到思考到解題技巧一氣呵 成,將千百題融會貫通化簡為一個觀念。
2. 強調學習效率,在最短時間內有效果的將課程內容學習好。
張碩 & 韓特 老師提供
現今產業技術已朝向超精密化、高密度化、高速化、知能化、微小化等發展趨勢,並且結合了半導體、資訊電子、通訊、光電、生醫、及精密機電等高科技產業,在這創新性及前瞻性的「尖端工程技術」之中,微奈米機電整合技術為現代工程科技的主流趨勢及產業界升級的重要關鍵。在機電整合技術之中,自動控制的相關理論及其應用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藉由古典控制學、現代控制學、數位控制等發展,使得機電整合之技術能力不斷地隨著時代的需求而進步。
在自動控制理論中,將先學習利用拉式轉換來建構出機械系統及電子電路系統的基本數學模式,來描述系統的特性;當系統的數學模式建立並了解系統的性能後,接著就是規格(specification)的選取,利用控制理論來分析系統性能是否達到預定的規格要求;若系統的性能表現不好,則可以設計控制器或補償器來改善系統性能,以滿足所需規格的要求,設計方法可利用古典控制理論或現代控制理論;最後,以電腦程式模擬系統響應的行為,來檢驗所設計的控制器可否使系統完成所需的規格要求。
自動控制的重點有:一是古典控制學部份、二為現代控制學部份、三為物理系統之數學模式及數位控制與非線性系統之分析。會先建議同學在準備過程中,先掌握住古典控制學部分,通常此部分將會佔考試的七成至八成左右,接著準備好現代控制學有關其穩定度的證明及回授控制器的設計流程,上述兩大部份,同學若有好好準備,自動控制的基本分數已有八十分左右的水準,最後建議把剩下的時間將物理系統之數學模式及數位控制相關題目多練習、相信同學在自動控制這門科目將會有不錯的成績表現。
若以前都沒有接觸過自動控制理論的同學,在開始準備時可以先將拉氏轉換熟練,了解系統最常使用的五大標準測試訊號,進而學習系統特性及其數學模式;接著利用穩定度的証明方法,來驗證系統的穩定程度;最後,學習在時域及頻域部份設計系統的控制器,使得系統達到被要求的規格需求,請同學在這方面要多加熟練!
高銘 老師提供
計算機組織與結構為投考電資院校相關系所的考生選考,依照不同的系所而又有不同的配分比例,佔分比例由有50%至100%不等,而電機/電子系所的計算機組織與結構的考題搭配數位邏輯或採以選考的模式,均以100分作計算。
簡單而言,計算機組織與結構(Computer Organization and Architecture)是一門廣泛包含電腦設計上由最基本的元件,直到完整的系統架構,所構成的一門學問。其中
典型的又以聖經本「白算盤」為國內教學的主流,而本書則是考生人手必備的書籍之一,其中原文課本中的習題以及練習題經常可以在歷屆考題中看到相似的題目。只要上課時的題目都能勤加練習,真正在考場上便可以相當熟悉且快速的求出正確答案。但仍有少數教授題型偏向更深入的硬體知識,此時就建議先札實基本功,然後可以練習由其他聖經本所出的精典題型,盡量不超出上課講義的範圍作為題目選擇的依歸。